欢迎光临——国际旅游产业项目交流平台。共同富裕产业项目交流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请登录],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BLISS & BLAZE >> 亚洲国家 >> 历史的见证之地——河西走廊

历史的见证之地——河西走廊

2025-05-18 来源:环球云链网综合 浏览176次



地球的造山运动留下了这条近一千五百公里长、数十乃至上百公里宽的狭长廊道时,并不知道对将来历代扎根于遥远东方大地的中原王朝意味着什么。


秦末汉初以前,塔克拉玛干沙漠乃至帕米尔高原以西还有什么,没有人关注。


只是知道,由祁连山和周边无数雪山冰川融化汇合而成的河流所浇灌的绿洲,是天赐的优良牧场。因此,这里也就成了众多游牧部落争相争夺占领的地方。


直到一个名叫 刘彻 的中原帝王的目光投向这里。


此时,新兴的汉帝国边境被盘踞在祁连山北边的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袭扰不堪,疲于应对。


年轻的刘彻——汉武帝登基以后,雄心勃勃,决心要彻底扫除匈奴的边患。


他首先制订了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的战略,派遣 张骞 出使。但未曾想到需要等待十三年之后张骞才能归来。


在张骞还没回到长安的时候,刘彻已经等不及发动了打击匈奴的战役。公元前129年到前121年,历时八年,在卫青、霍去病这些超级战将的带领下,打通了和河西走廊,设置了 武威、酒泉 两郡。十年后的公元前111年,又设置了 张掖、敦煌 两郡。自此,河西走廊真正纳入中原版图。也为后世的昭宣中兴打下了基础。


历代王朝均努力经营河西走廊,确保其安全与畅通。


随着河西走廊的日渐稳固,中原王朝逐渐将西域纳入版图。公元前60年, 汉宣帝刘洵 (病已) 设立西域都护府 ,西域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再往后的历代王朝,均积极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及更远的国度保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使得河西走廊上的各个节点都成为王朝的重镇,尤其是凉州、张掖、敦煌,成为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流融合之地。


贸易和文化的发展,历经五百余年,留下了 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石窟壁画造像艺术——敦煌石窟


隋统一中国后,更加大力经营河西走廊。隋炀帝杨广于公元609年西巡张掖,祭焉支山,6月召集二十七余国使者会盟通商。河西走廊上来自欧洲和中亚各国的商队更是络绎不绝,为隋王朝带来大量财富,也为唐帝国的“ 国来朝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滚滚向前,匈奴、吐谷浑、羌、吐蕃、突厥、回鹘等部落时间上或长或短、地域上或多或少侵占河西走廊,但是主体仍是中原王朝。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由于中原王朝的国力及政策变化,河西走廊无奈的走向没落。


值得一提的是, 朱元璋 的明帝国花费168年的时间修建了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但这不是开疆拓土,恰恰相反,是防御的收缩,是为了更好保护中原腹地王朝的安全。


大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更进一步弱化了走廊的作用。


幸好,20世纪中期,中国中原的天彻底变了。


油、矿资源的开采,为新兴的共和国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天然的廊道资源为公路、铁路、西气东输管道等提供了发展的通道。


尤其是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中欧班列的开通,崭新的贸易交流方式在古老的河西走廊上重新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前一次公元609年6月,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张掖举行,此届峰会吸引了27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大隋皇帝杨广亲自主持。此时距离下一届峰会在2010年举办,还有1400余年。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实的历史。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相信河西走廊作为连接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和纽带,永远不会变,只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通畅。


因为,这正是河西走廊所见证的历史,也是历史所赋予的职责。


网友评论
您还未登录!    注册  登录

共有0人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评论0